国家级非遗项目“中秋博饼民俗”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座谈会在厦门大学举办
|
《 环球日报 》 (环球日报新媒体讯 记者 杨飞) 骰摇鹭岛承民俗,众倡非遗启新程。2025年11月1日下午,厦门市中秋民俗文化研究会换届大会暨博饼民俗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座谈会在厦门大学克立楼报告厅举办。本次大会由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厦门市中秋民俗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并邀请了政界、学术界、文旅界、教育界及台胞、侨胞代表等社会各界代表参会,大会以“传承与创新”为主线,顺利完成厦门市中秋民俗文化研究会换届选举,并围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秋博饼民俗的当代发展路径展开深度研讨,为这一非遗民俗的传承与创新注入新动力。 新班子新气象:研究会完成换届,凝聚文化传承核心力 大会选举产生了研究会新一届理事会与监事会,组建起以中青年学者、文化实践者与跨界专家为主体的领导团队。厦门市中秋民俗文化研究会会长、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林德荣在就职发言中强调,将致力于搭建更开放的研究与传播平台,推动博饼文化从民俗活动向系统化、时代化的文化IP转型。 厦门市中秋民俗文化研究会会长 林德荣 厦门市社科联领导到场祝贺,充分肯定研究会过去在博饼民俗普查、档案整理等工作中的显著成效,期待新一届班子在非遗保护与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发挥更大作用。 守正与创新:共话博饼民俗的本真性与当代价值 换届大会后,座谈会围绕“博饼民俗本真守护与当代价值转化”分两轮展开研讨,原厦门市人大法制委一级巡视员郭晓芳,厦门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陈聪艺,民盟厦门市委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二级巡视员黄敏沁,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王国娣等领导嘉宾出席了会议。座谈会由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叶细致主持,他指出厦门市中秋民俗文化研究会在过去20年开展了诸多工作,曾有很多备受瞩目的活动影响至漳州、泉州乃至全国,对文化恢复后的政治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 叶细致 在“传承与保护”单元,厦门大学教授朱水涌深入剖析了博饼文化的本真性与精神内核,强调其在闽南社会纽带与家庭伦理中的深远意义。同时提到,中国人把握世界的方式与西方不同,注重“天道”与“人道”结合,会将月亮与月饼联系,用饼寄托家庭团圆,这是百姓用自身哲学创造的生活方式与生命力;闽南人将月饼与方盒子搭配,体现独特智慧,中秋博饼的民俗活动则蕴含博奕精神与竞争意识,这种智慧在当今社会仍有价值。 厦门大学教授 朱水涌 厦门市文旅局原一级调研员、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黄天福结合自身机关工作经历提到,2020年厦门市率先发布《厦门经济特区闽南文化保护发展办法》,获全国认可,而中秋博饼是该保护办法名录中靠前的国家级项目,他认为中秋博饼能聚集众人营造和谐氛围,助力社区治理与文化问题解决。同时他指出,中秋博饼是厦门独有“品牌”,应像闽南方言文化一样走进校园和社区,并提出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需依托中秋博饼这类具体项目,推动闽南文化的弘扬。 厦门市文旅局原一级调研员、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黄天福 随后,原厦门市人大法制委一级巡视员郭晓芳,厦门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陈聪艺,民盟厦门市委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二级巡视员黄敏沁,市政协提案委秘书处处长、一级调研员范世高等嘉宾先后发言。 原厦门市人大法制委一级巡视员郭晓芳介绍,闽南文化保护相关工作在2017-2020年调研推进终见成效,她强调,博饼文化是推动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对两岸交流意义重大。同时指出,后续需深入调研博饼在现有立法框架下面临的待解问题,明确需通过立法平衡解决的事项及具体规则,立法需经严谨调研论证,并非短期可定。 原厦门市人大法制委一级巡视员郭晓芳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陈聪艺指出,博饼与赌博本质不同,博的是文化、感情与交流,立法旨在规范其发展、杜绝杂音。现有保护办法已将博饼列入保护对象,当前需调研现有法规是否适配其文旅融合、社区管理提升需求。且国内多地已有民俗专门立法,我们可借鉴经验,结合厦门实际,共同推动这一文化瑰宝传承保护发展。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 陈聪艺 在研讨会上,民盟厦门市委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二级巡视员黄敏沁表示,她跟闽南文化研究会有着共同的闽南文化保护情怀及合作基础,此前携手推动送王船项目、老字号立法落地,此次参与博饼民俗研讨正当其时。黄敏沁还提到,博饼 2008 年列入国家级非遗后曾有高光时刻,但如今热度有所减弱。她强调,博饼承载郑成功屯兵历史记忆,兼具趣味、血性与温情,作为厦门15项国家级非遗之一,其传承保护对文化底蕴彰显和文旅项目融合至关重要,厦门需主动创新,避免 “吃老本”。她建议,可先设立农历八月为中秋文化月,举办文创比赛、嘉年华、非遗互动展览等活动;推动博饼进校园,落实非遗进校园的国家要求;将博饼植入旅游景点,推出消费券抵扣等互动形式,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与趣味优势,让这一非遗项目重焕生机,助力厦门文旅发展。 民盟厦门市委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二级巡视员 黄敏沁 厦门市政协提案委秘书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范世高强调,厦门博饼是国家级非遗,源于明末清初厦门,与郑成功相关,承载闽南文化记忆。其内涵体现为历史传承价值、社会凝聚功能与美好祈愿象征,以科举符号寄托向往,凭公平规则联结情感。创新方面,需坚守传统内核,融入数字技术实现现代表达;拓展至城市级活动与校园场景,推动全民参与;以之促进两岸及国际交流,借新媒体传播;同时要打造IP,发展“博饼+文旅/商业”的模式,实现民俗与城市经济双向赋能。 厦门市政协提案委秘书处处长、一级调研员 范世高 会议期间,还进行了由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叶细致撰联、厦门书法家协会原主席陈秀卿老师书写的对联捐赠仪式:“群贤毕至映南强,骰声共月朗;一搏同欢聚鹭江,福运伴书香”的书法作品为大会增添光彩。 图中:厦门市书法家协会原主席 陈秀卿 在“创新与传播”单元,跨界思维碰撞出火花。厦门建发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集美区政协常委王珺瑜结合行业实践,提出通过 “文旅 + 民俗”的模式,让博饼活动更好服务社区,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城市文明建设,吸引更多市民和游客参与。 厦门建发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厦门市集美区政协常委 王珺瑜 新加坡新达科技集团董事局主席、新加坡厦门大学校友会会长蓝伟光分享了博饼文化在海外华人社区的传播现状与情感连结点,他所在的协会成立于1947年,每年在新加坡举办千人“庆中秋国民融合”活动,促进不同族群融合。2008年起,该活动由新加坡厦门工会与新加坡厦门大学校友会联合主办,每年有上千人参与,新加坡的相关领导也会出席,还会邀请印度裔、马来裔等族群及科技交流促进协会会员、校友等参与。 新加坡新达科技集团董事局主席、新加坡厦门大学校友会会长 蓝伟光 之后,金门县金厦融合发展促进会理事林文皓先生结合郑成功部将洪旭在金门的历史,分享中秋博饼活动在金门的发展历程。洪旭驻军厦门时,将中秋博饼带入军中,借科举奖格寓教于乐,开展“文化军事教育”,助士兵明公平、守秩序、凝认同。博饼后从军营传至民间,成中秋习俗,具“努力与机遇”“榜样与奋发”的象征教育意义。当下两岸交流中谈洪旭与博饼,不仅是怀旧,更提示文化融合源于生活理解与创新,可借博饼凝聚两岸人心,博饼活动也可以成为两岸共同的文化纽带,正如“金门厦门门对门 族同亲同同安同”。同时林理事指出,希望进一步加强两岸博饼民俗交流,这将有效的促进两岸融合发展。 金门县金厦融合发展促进会理事 林文皓 最后,厦门市中秋民俗文化研究会会长林德荣,提出了打造“厦门博饼”超级IP的构想,希望通过文旅融合、数字传播与国际化营销,助力厦门文化“出圈出海”。 厦门市中秋民俗文化研究会会长 林德荣 成果与展望:发布倡议,开启博饼文化新篇章 座谈会上,全体嘉宾梳理讨论成果,最终凝聚共识,发布《厦门博饼文化发展倡议》,倡议明确:博饼活动是闽南特色的中秋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厦门城市文化重要组成,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与人文精神。坚守“和合、欢乐、祈福”的精神本质,构建“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传承体系,推动中秋博饼文化专项立法,发挥其在社区营造、邻里融合中的作用以助城市文明提升;同时促进博饼与创意设计、旅游、数字科技跨界融合,促进两岸融合并打造 “厦门博饼”超级IP,实现民俗与城市经济双向赋能;借助海外侨社、国际友城及现代传媒向世界传播博饼魅力,讲好博饼故事,使其成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展现中华传统节日之美、人文之美的一张闪亮名片。倡议社会各界携手同行,共同努力,将厦门博饼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使其在新时代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为厦门城市文化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贡献力量! 发布《厦门博饼文化发展倡议》 大会在热烈的博饼晚宴体验活动中圆满落幕。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组织换届,更是一次文化的集结与再出发,进一步深化了中秋博饼民俗“团圆、平等、拼搏”的文化内涵,明确了立法护航、民生赋能、出海传播的发展方向,随着新一届研究会的就位与发展倡议的落地,厦门的这张国家级非遗文化名片——中秋博饼,正迎来焕发新光的时代机遇。 (孟江波 吴友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