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满族医药国际论坛在辽宁丹东隆重开幕
《 环球日报 》( 2025-09-21 第02版:中国新闻) (本报讯 记者 王一月)2025年9月21日,第七届满族医药国际论坛在辽宁省丹东市隆重开幕。本届论坛由中国满族医药及健康产业联盟、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满药专业委员会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大连民族大学、辽东学院、日本星火产业株式会社、丹东药业等联合承办。论坛以"传承创新,合作共赢,推动满医药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政府官员共200余人,围绕满族医药的传承保护、科学研究、产业升级与国际化发展等议题开展深入交流。 开幕式隆重举行,多方代表共绘发展蓝图 丹东市人民政府市长蒋冰在开幕致辞中介绍,丹东作为全国满族重要发祥地和聚居区,满族人口达71万,占全市总人口30%以上。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丹东自2013年提出建设"中国满药之都"以来,已形成从种植、加工、制剂到科研、医疗、保健的完整产业链,建成规模化、智能化生产基地。"目前,全市数十家满族医药企业年产值达40亿元,获'国家火炬满族医药特色产业基地'等多项国家级荣誉。"蒋冰表示,丹东将持续深化与国际国内伙伴合作,将丹东建设成为大健康产业标杆城市。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郑岩在发言中表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将其列为全省22个重点产业集群之一,成立由省领导牵头、10部门协同的工作专班,出台20条精准政策,全链条支持医药创新。"2024年,全省生物医药和医疗装备产业集群规模突破900亿元,全国排名上升至第14位。"她强调,辽宁将继续支持丹东发挥区域特色优势,构建省市联动、政企协同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院士专家建言献策,把脉满医药发展路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主题发言中指出,满族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价值。"丹东拥有1600余种道地满药材,是名副其实的天然药库,为满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强调,当前满药发展应重点开展四方面工作:深入开展药材资源调查、栽培加工和提取工艺研究;借鉴中药现代化经验,运用科技提升药材质量与产量;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明确满药安全性与有效性;加强全产业链建设,打造具有满医药特色的产业集群。 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阳化工大学教授许光文从工程科技角度提出,化工技术为药物创新和生产提供重要支撑。"青蒿素荣获诺贝尔奖,关键的原始创新就是天然药的化工提取和化学解析。"他建议满药发展应坚守文化内涵与特色,系统性挖掘整理经典药方与疗法,融合现代医学科技,精准高效创制安全有效的新药。 国际组织分享数据,展现中医药全球影响力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代表在致辞中介绍,截至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96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约三分之一人口接受过中医药相关服务,针灸等多类疗法已被部分国家纳入医疗保险体系。"世界中联作为全球最大的中医药国际学术组织,在76个国家和地区有295个团体会员,与多个国际组织建立合作,并获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2024年初,世界中联设立世界中医药科技专项,已发布6批项目申报指南,74个项目立项,第7批指南将于下月发布。 高校企业分享成果,产学研合作深入推进 辽宁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吕晓东介绍,学校建校67年来始终致力于推动中药产业发展,2024年成立辽宁省中药科学院满医药研究所,由知名药学专家孟宪生教授担任所长,开展复方木鸡颗粒等满药大品种现代研究。"团队编写了120万字的《满药复方木鸡颗粒现代药学研究》专著,并在论坛期间首发。"同时,学校还系统采集散落在民间的验方、宫廷秘方、满族医学口述史,编写《满族、满医、满药、满文化》一书,启动国内首部《满药志》编撰工作。 沈阳药科大学副校长路金才表示,学校自1931年建校以来,始终致力于中药与民族医药研究,搭建了"3+1"新药研究体系,建有59个省部级科技平台。"我校中药团队针对经典满药复方木鸡颗粒,不仅完成了早期颗粒剂的系统性研究,更持续攻关推进其剂型升级,为满药从传统剂型向现代化制剂转型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日本星火产业株式会社代表陈志清分享了企业将复方木鸡颗粒引入日本市场的经验。"我们严格遵循传统工艺确保药效真实性,并联合科研机构开展多项研究,使其逐步成为日本民众接受和认可的保健产品。"他表示,企业将继续与中方伙伴合作,系统挖掘更多满族医药经典方剂,推动其现代化开发和全球推广。 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丹东药业打造满医药全产业链 作为我国满族医药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丹东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推动满医药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现已建成集中药材种植、加工、提取、制剂、营销、研发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投资2亿元建设近10万平方米数字化生产基地,可生产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等10个剂型近百个品种。 企业深度挖掘满族医药传统秘方,成功开发复方木鸡颗粒、加味八珍益母膏等特色产品,拥有89个国药准字文号,其中多个满药产品获得独家知识产权。通过建立两万亩标准化药材种植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当地农业发展,提升产品质量控制水平。丹东药业将继续以振兴满族医药为己任,实施医药大健康战略,布局"药、医、养、食、游"一体化产业链,努力打造中国满族医药第一品牌。企业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资质认定,未来将继续深化医药大健康战略布局,致力于打造中国满族医药第一品牌,为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作出新贡献。 重要项目签约启动,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本次论坛期间,多项重大合作项目成功签约,标志着我国医药产业协同发展取得新进展。北京棣华永信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卫生医药发展有限公司、广州皇母娘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吉林省兴健医药有限公司与丹东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签署医药及特色药品销售合作协议,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拓医药市场新格局。 签约仪式上,浙江省卫生医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戚国辉、北京棣华永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宋秀峰、广州皇母娘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小平、吉林省兴健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耀军、丹东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秀军、总经理张凌巍、副总经理罗晓明、副总经理高光霞等企业代表共同出席签约仪式。 同期,沈阳工业大学、北京阳光诺和药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与丹东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满族医药科学技术研发战略框架协议,由沈阳工业大学教授高凡慧、北京阳光诺和药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金凤、丹东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凌巍、副总经理马英捷作为代表完成签约。 这一系列重要签约合作,充分体现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将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同推进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质量提升和市场拓展,为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也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论坛同期还举行了《满药复方木鸡颗粒现代药学研究》新书首发仪式、《满药志》编纂启动会等重要活动。开幕式结束后,论坛举办多场大会主题报告,聚焦满药现代化与国际化路径。9月22日,组委会继续召开青年论坛及专家研讨会,为青年学者提供交流平台,并组织专家深入探讨满族医药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文化载体落成与外贸平台启动,夯实满医药发展根基 论坛期间,多项重要文化载体与产业平台正式揭牌。中医药(满药)文化博物馆与永和祥中医药文化体验中心的开馆仪式成为活动亮点,标志着满族医药文化保护与传播进入新阶段。博物馆系统陈列了满族医药历史文献、传统器具、珍贵药材标本及炮制工艺实物,完整展现了满医药近3000年的发展脉络与文化特色。体验中心则通过沉浸式布展、互动体验和数字化技术,让参观者直观感受满医药的独特理论体系和诊疗智慧。两馆的建成,为公众了解满族医药文化、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提供了重要基地,也为满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期揭幕的满族医药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展览会,集中展示了丹东及全国满族医药企业的最新研发成果和特色产品。展区涵盖道地药材、中药饮片、健康产品及医疗装备等全产业链内容,吸引了众多国内外采购商和专业观众驻足交流。该基地作为推动满医药国际化的重要平台,将通过提供政策咨询、出口认证、品牌推广等一站式服务,助力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升中国满医药产品的全球竞争力。 本届论坛通过一系列文化载体建设、产业平台搭建与国际合作深化,为满族医药的传承创新与国际合作搭建了高端平台。中医药(满药)文化博物馆与永和祥中医药文化体验中心的落成,不仅为满医药文化保护与传承提供了重要载体,也为公众认识和体验传统医药文化开辟了新窗口。满族医药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启动,则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升产品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些举措充分展现了我国在民族医药保护与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为进一步推动中医药走出去、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