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封面
全球主流新闻媒体

环球新闻时讯 环球日报英文网 环球电视台

第08版:商业报道

PDF版阅读

下一版

环球日报客户端 看环球 知天下

下载

华裔学者王旭勃荣膺欧洲经济研究院终身院士

2025-11-03 来源: 香港商报
分享到:
微信图标
二维码

手机扫码查看文章

《 环球日报 》
( 2025-11-03 第08版:商业报道)

欧洲讯 日前,欧洲经济研究院(EERI)正式宣布,华人学者王旭勃教授凭借其在人工智能、传统医学与经济学交叉领域的开创性贡献,当选该院终身院士。这本以遴选标准严苛著称的荣誉名册上,再次镌刻下一位中国学者的姓名。这不仅是对王旭勃教授个人学术生涯的至高认可,更是中国智慧在全球跨学科研究前沿阵地影响力日益提升的生动体现。

 

微信图片_20251103104600_8_142.jpg

一、殊荣背后:严苛遴选与学术分量的彰显

欧洲经济研究院终身院士的称号,在全球学术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其遴选过程历经院士推荐、学部初审、通讯评审与专门委员会终审等多重环节,堪称优中选优。院内汇聚了包括90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各学科权威泰斗。王旭勃的此次当选,使他与李飞飞、周志华等杰出华人科学家一同,跻身这一顶级学术殿堂,标志着其学术成就获得了国际权威体系的一致肯定,闪耀着“华人之光”。

二、跨界深耕:从多元教育背景到复合型学者画像

王旭勃教授的学术轨迹,本身就是一部打破学科壁垒的生动叙述。生于1974年的他,先后在北京现代管理大学与美国加州管理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双硕士学位,随后在科罗拉多工程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并曾赴日本帝京平成大学进行访问学者研究。这段横跨东西方,融合管理学与工程学的独特教育经历,为他日后在多个领域间自由穿行、交叉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他的身份多元而聚焦:既是科罗拉多国际大学的教授、硕博导师,也曾于哈佛大学深造研究;他既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传统医学科学院负责AI与传统医学研究的专家,也以AIGC人工智能导师、DeepSeek应用专家的身份活跃于技术前沿。这些多重身份的叠加,精准勾勒出一位兼具学术深度,又紧贴技术应用与全球健康需求的“学者+技术专家”复合型人才形象。

三、技术赋能:AI驱动传统医学现代化的突破性实践

王旭勃的研究,始终贯穿着一条清晰的主线:让前沿技术切实服务于民众健康。在具体医疗技术层面,他参与研发的“一种3D打印盆骨的制造方法”专利,创新性地应用Faster R-CNN模型,实现了对盆骨影像的精准解析与高效三维重建,显著提升了定制化骨科植入物的制作效率与精度,为复杂骨科手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这一成果,与世界卫生组织大力倡导的“AI赋能传统医学”全球计划深度契合。作为WHO传统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专家,王旭勃正致力于将人工智能的潜力更深层次地融入传统医学的现代化进程。他借鉴如印度传统知识数字图书馆等国际经验,探索利用AI技术构建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体系;同时,通过机器学习等算法,研究古典方剂的配伍规律,旨在优化疗效,推动中医“治未病”的智慧与现代预防医学体系相结合。这条以尖端技术守护并激活古老医学智慧的“技术守正”之路,被学界视为传统医学走向未来的关键方向之一。

四、全球使命:构建跨域研究框架与引领国际合作

欧洲经济研究院在评价中特别指出,王旭勃教授的学术价值,超越了个别技术点的突破,更在于他成功构建了一个连贯的“经济-AI-医学”跨域研究框架。在科罗拉多国际大学任教期间,他主导的“AI驱动医疗经济模型”研究,为评估和优化远程医疗的经济效能提供了新范式,体现了学术研究回应现实需求的导向。

面对终身院士的荣誉,王旭勃教授视其为新起点与新责任。他表示:“这既是一份认可,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未来,我希望能依托欧洲经济研究院的全球平台网络,更有效地推动中国传统医学智慧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国际对话与合作,让数据智能真正惠及全人类的健康事业。”据悉,他已牵头启动“传统医学AI数据库”这一国际合作项目,汇聚中国、欧洲、日本等多地学者,共同攻克传统医学经验标准化与量化的世界性难题。

从跨越重洋的求索,到立足全球的治学,王旭勃教授以欧洲经济研究院终身院士这一新身份,正在国际学术舞台上,书写着属于中国跨学科研究者的创新篇章,其历程昭示:当东方的古老智慧与西方的前沿科技在开放包容的学术心灵中相遇,便能迸发出照亮人类共同未来的火花。



分享到:
微信图标
2018-2030 环球日报社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环球日报社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需删稿请联系1661988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