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让“黄元御医术”闪耀时代之光
| 《 环球日报 》 黄元御(1705—1758) 【编者按】当下,黄元御医术思想在医学界尤其是中医领域人所共知,影响极大。殊不知这背后与当代名中医臧平立多年来的躬身弘扬和潜心传承密切相关。数十年来,他认真钻研,辛勤耕耘,不仅很好地传承了臧氏医学,亦深得黄氏医术之精髓和秘笈。新时代,“南臧北黄”在十世业医的臧平立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传承和实践。 黄元御,山东昌邑人,乾隆帝御医,清代著名医学家,有“医门大宗”、“一代之大医”之誉。与同时期被赞为“华佗再世,思邈复生”的神医臧枚吉其名,是为“南臧北黄”。他曾立下“生不为名相济世,亦当为名医济人”之志。乾隆帝敕赐“妙悟岐黄”、“仁道药济”匾额,以褒其功。 臧平立,1968年生,祖籍安徽砀山,现居西安。清乾隆年间南臧(臧枚吉)北黄(黄元御)流派第五代传人麻瑞亭的关门弟子,北京同仁堂专家。著有《臧平立医案》等。 臧平立对“南臧北黄”的传承和弘扬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当初,由于后继无人,黄氏后人将黄元御医术的传承和弘扬交给了臧氏医学传人的臧平立。对此,臧平立曾回忆道:“当年我深知这份责任很重,但为了实践‘济世活人’的医学使命,于是忍辱负重,一路走来,艰难坎坷,不过最终坚持了下来,实现了传承和弘扬的初衷。” 麻瑞亭(1903—1997)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在耄耋老人麻瑞亭老先生生命的最后几年里,曾对关门弟子臧平立倾囊相授,将其数十年的精髓医术传给了他,并对他说,“你年纪还小,虽已是臧氏医学的传人,但还要多学点东西。‘南臧北黄’不分家嘛,黄氏医学需要你,你也要传承好,发扬好。黄氏医学会感谢你的付出。”谈及为何最终没有对麻老先生行正式的跪拜仪式,臧平立感慨道:“作为臧家子孙,我天生风骨,从小好多人劝我拜其为师,可我最终没有勉强自己。不过麻老把很多东西传给了我,事实上他就是我的恩师。” 而另一位对臧平立也颇有影响的名医就是孙洽熙老人,作为一个学者型的名医,他博学多才,专于治学,很有骨气,很有水平,但不精权术,所以至今给很多人的感觉是籍籍无名。2023年,在臧平立的介绍和陪同下,《中国中医药报》对孙洽熙老师进行了专访。当时84岁高龄的孙洽熙由于长期从事过度劳累及累计2000万字的超负荷写作,加之患有一些老年慢性病,导致行动不便,视力低下,几近失明。专访过程中,孙洽熙激动地说道:“20年前我就不止一次说过,黄元御如有在天之灵,一定要感谢一个人。他就是臧平立。是他花费了巨额的资金让黄元御医术得到了宣传,做出了许多年的牺牲。” 孙洽熙(左)和臧平立 在中医落寞的时代,受麻瑞亭和孙洽熙两位恩师的委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之后的二十多年间,臧平立不求回报,不惜花费巨额资金以每周连载两篇的频率在西安报业集团所属的《现代保健报》等各大媒体的重要版面对黄元御医术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宣传。由此,“南臧北黄”之黄元御医术在古城继而在整个西北名声鹊起。而令人喟叹的是,很多人打着黄元御及其学术思想的旗号,进行一些商业运作,谋取私利。每每念此,臧平立沉默无言。 “下邑梨霜开胜雪,冰清玉润耀如麟。”(《七律 中国医师节礼赞兼咏名医臧平立》)说起臧平立,他身边的许多人都感叹“他付出这么多,也不知图个啥。” 臧平立著作之一 “一半是臧氏,一半是黄氏。”如今,凭借数十年的勤奋研学和默默深耕,被六家同仁堂聘为专家的臧平立在临床上将“南臧北黄”之学进行了充分的实践和传承,其医术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关注。 多年来,很多国医馆也对他发出了不计其数的邀请函。对此,臧平立都予以婉拒。他常感慨道:“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南臧北黄’将是我一生的行医信念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