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晋协同再加速!中关村科技企业走进晋创谷·太原
《 环球日报 》( 2025-09-24 第08版:商业报道) 继8月20日,千企太原行首次走进北京对接创新资源后,9月23日,“千企太原行(第三期)——中关村科技企业晋创谷专场对接交流活动”在晋创谷·太原科创产业园再度启程。 活动由太原市人民政府指导,太原市科学技术局、太原市促进外来投资局、太原中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办,国投晋创谷(太原)发展运营有限公司、中关村信息谷承办。来自新能源、智能制造、工业软件、网络安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创新主体齐聚太原,围绕政策问答、项目路演、载体与场景对接展开务实交流,进一步打通“北京源头创新—太原产业场景”协同链路,推动高质量项目加速落地。 山西省商务厅外资处处长周肖玉,山西省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主任柳长江,山西省投资促进局产业项目促进部部长韩英,太原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强,太原国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孙玉泉,太原中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孟涛,太原市促进外来投资局产业项目促进部部长赵全云,太原技术转移促进中心技术市场部部长张晓鹏,北京中关村信息谷公司副总经理王朝闻,国投晋创谷(太原)发展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崔晶晶等有关领导和嘉宾出席了本场活动。 一个声音:“已落地企业代表”讲述晋创谷速度与温度 活动邀请已落地企业中熵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分享“在太原的三级跳”。企业代表介绍,自7月对接、8月完成注册并在园区完成试点安装,到9月参加园区组织的企业会展,项目实现从“对接—落地—展示”的快速闭环,切身感受到“对接快、落地快、投产快”的服务效率。中关村信息谷提供“全流程代办+场景对接+资本协同”的一体化服务,并帮助对接太行基金、山证投资专项基金等产业资本,形成“基金+基地+产业”的联动效应。企业表示,将依托晋创谷这一优质平台,在新能源、新材料细分赛道持续深耕,与更多山西本地链主企业、高校与研究机构协同创新、共建生态。 两大亮点:政策“问答式发布” + 硬科技集中路演 本期活动设置“参观考察—需求问答—企业推介—项目路演—总结交流”的紧凑流程。9月23日上午,首场“需求问答”采取互动式发布,由太原市科学技术局、太原市促投局、中北高新区管委会、国投晋创谷运营公司及中关村信息谷相关领导与企业面对面,围绕企业最关心的空间载体、政策支持、应用场景、人才与金融服务进行精准解答,提升对接效率与透明度。 在“项目路演”环节,7个硬科技项目集中亮相:来自中科院半导体所的“类脑结构AI视觉芯片”、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氢能燃料电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太空交通环境监测与太空资产安全守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锂电池灭火及储能安全”、AI Robotics Technology 的“FPT自动驾驶技术”、东北大学“智能比重仪”、清华大学“纳安生物医药开发平台及抗癌创新药管线”,兼具“硬核技术+明确场景+落地路径”,为晋创谷·太原先进制造与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方向注入新动能。 延伸协同:信息谷全国网络与“成果首席产品经理”角色 “千企太原行”是晋创谷·太原面向全国创新网络打造的品牌活动之一,围绕政策宣讲、项目路演、成果对接、银企对接、开放日、人才招聘等常态化内容迭代开展,形成“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的创新交流生态,持续提升园区的资源吸附力与项目转化率。 依托中关村信息谷在全国的创新服务网络与集成服务体系,晋创谷·太原同步导入“项目筛选—要素撮合—落地服务—成长加速—资本协同”的全流程方法论与工具集,强化“源头创新—中试验证—量产扩张”的梯度承接能力,放大“平台 × 产业 × 资本”的乘数效应。信息谷在前期活动中提出,将持续扮演“成果转化的首席产品经理、产业生态的系统集成商、京晋协同的长期运营者”,以专业化运营促成更多“可转化、可落地、可复制”的合作样板。 预期成效:以样板化推进“签约一批、落地一批、转化一批” 本期活动促成多家企业与太原重点园区、龙头企业开展应用场景与产业链协同对接;部分项目将结合园区既有载体条件与政策组合包,开展中试或示范应用,力争实现“签约一批、落地一批、转化一批”的阶段性成果。晋创谷方面表示,后续将以“千企太原行”为抓手,叠加“晋创讲堂”“晋创沙龙”等品牌活动,持续优化“需求清单—项目清单—要素清单”的闭环,推动政府部门、园区平台、产业资本与企业主体的多边协同,助力太原打造具有更强承载力与集聚力的先进制造业核心载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