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地生物科技示范基地揭牌 “军地一号·禾缘量子生物有机肥” 以量子科技推动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 环球日报 》( 2025-08-29 第08版:商业报道) 祖琳报道 量子科技正悄然改变传统农业的面貌,一场以“物理改变化学”为核心的农业绿色革命,在军地融合的推动下加速走进田间地头。 近日,国家生物科技总平台正式授予易全鑫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禾缘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军地生物科技示范基地”称号。该基地将重点围绕“军地一号·禾缘量子生物有机肥”等系列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助力农业绿色转型与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正是对军地协同发展七大课题五年计划中“绿色农业与绿色中草药推广”课题的积极响应。 示范基地的建立,旨在深化军地协同,强化军地融合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以量子科技为抓手,推动化肥农药减施、土壤生态修复与农产品品质提升。 国家战略引领,军地融合向农业纵深发展 军地融合是国家战略,其内涵正不断丰富和拓展。军地协同发展聚焦于七大核心课题(2026-2030)五年计划,涵盖军地人才创业就业、绿色农业推广、全民国防教育等多个维度。 这些课题旨在汇聚军地资源,共同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安全稳定。其中,“绿色农业与绿色中草药推广”课题致力于探索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此次国家生物科技总平台授牌易全鑫达,正是军地融合向农业科技领域纵深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通过建立生物科技示范基地,军地融合的技术、人才和组织优势得以更直接地服务于农业农村现代化。 现实困境倒逼,农业绿色转型迫在眉睫 我国用世界8%的耕地养活了全球22%的人口,但与此同时,化肥使用量占全球31%,农业污染占比高达47%。 土壤板结、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等问题日益严峻,已成为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短板。 传统有机肥虽环保但见效慢,农民使用意愿不高。而化学肥料、农药的过度使用,又不可避免地加剧环境负担。农业的发展迫切需要一条既能保障产出和效率,又能确保生态和环境友好的新路径。 量子生物有机肥技术的出现,希望通过“用物理改变化学”的方式,为破解这一困境提供了新的可能。 技术突破创新,量子赋能改写农业规则 由军地生物科技示范基地四川省禾缘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军地一号·禾缘量子生物有机肥”,展现了量子农业技术的巨大潜力。 该产品以畜禽粪便为基料,添加微量元素并经量子能量技术处理,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 其核心优势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增产效果显著,幅度达10%-30%,并能缩短作物成熟期10-15天; 二是提升农产品品质,果实着色均匀、口感醇厚、保质期延长; 三是改良土壤,解钾释磷固氮、降解重金属及农药残留; 四是防虫抗病,通过量子高频振动原理驱虫,增强作物抗逆性; 五是提高肥料利用率超90%,有望完全替代传统化肥。 实践验证成效,多地应用获得显著收益 技术的价值在于应用。“军地一号·禾缘量子生物有机肥”在多作物、多区域的试验示范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在四川内江示范基地,2020年极端气候条件下,使用量子肥的爱媛38号柑橘株产达110斤,较对照组增产10倍以上,糖度提升至12-13度,货架期延长30天。 在资中县生姜试验田,亩产达11000斤(对照组5500斤),且品质优异,市场售价提高30%。 经四川省检测中心验证,该技术可使农药残留指标降至未检出水平,达到欧盟标准。这为农产品出口突破国际“绿色壁垒”创造了条件。 未来发展展望,量子农业引领绿色革命 目前,“军地一号·禾缘量子生物有机肥”技术已推广至东北、华北、西南等国内主要农业产区,并出口至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 其产品已通过国际权威机构“谱尼测试”150余项检测,农残与重金属指标均为“未检出”,符合国际出口标准。 基地正依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量子科学研究所,持续研发量子水溶肥、叶面肥及生物除草剂,努力构建全链条绿色农业解决方案。 授牌意义: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国家生物科技总平台此次授牌,旨在深化军地协同发展的七大课题五年计划,强化军地融合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以量子科技为抓手,推动化肥农药减施、土壤生态修复与农产品品质提升。北京易全鑫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军地生物示范基地”共同建设,进一步扩大量子科学农业示范规模,为乡村振兴与食品安全战略提供科技支撑。 未来,随着量子科学农业技术的普及,我国有望实现“耕地修复、农残归零、农产品优质化”的目标,真正让百姓吃上放心粮、放心菜,引领全球绿色农业发展方向。(军地新闻研究中心周玉春主任) |